重“养生”,贵“养心”
作者:龚鹏程(国务院中国国学研究中心顾问北京大学传授)
青城派武术源远流长,至清末尤具盛名。武侠小说宗师李寿民就曾以“还珠楼主”的笔名,写过到处歌颂的《青城十九侠》。在实际的武术界里,青城派人才辈出,在抗战期间,名家尤多,且不乏投身军旅之人,为国家、社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。痛惜随着政局变革与社会变迁,青城老辈渐次凋零;新一代青年仅读过金庸小说或看过其改编的影视作品里的青城,对青城武术或误解或生轻蔑之心,青城武术乃渐不为世所重。
这个惨淡时期,如今已成已往。此关键迁移转变,大概与一人有关,那就是刘绥滨。刘绥滨是青城这一代的掌门人。掌门人,在外人看来大概是颇光彩的名头,但主持流派、振衰起弊,其辛劳之巨,实不可与不知者道。没有他的坚忍、执著及传承创新,青城派就绝不大概有本日的结果。
其他事变就不说了,专就青城太极这部分讲。太极拳在近代的传承,众所周知,起于陈氏,兴于杨氏,流衍而出孙氏、武氏、吴氏、郑氏各派,乃当今学习者最多的拳种,各种改编套路及发展出的体操、功法不胜罗列。青城太极出世最晚,亦最不着名,原先只是掌门秘传的武功,重在搏击。拳理虽同于王宗岳的《太极拳论》,招式与具体功法则与陈杨诸家颇有异同,更见道家神韵。刘绥滨先是把这本来秘传之拳广为流畅,至国内外,其次发展出较精简的功架,使它更便于传习,由青城太极第一起三十六式精简为十八式,再减为六式。简化之目地,则为第三个重点,即强化其养生功能,这些功架招式由原先的拳架中提择而出,故技击作用仍在,但重新整编后,却使其养生功效大大加强。
近些年,青城太极不但深获青城山地点地的父老之爱,被全城推广,险些大家都会打,而且在其他地区乃至外洋也非常受欢迎,各界约请者继续不停。我颇欣赏刘掌门为师门所作的积极,却极不同意他到处奔忙授艺,力劝其闭关修静,但究竟上因社会必要,他也停不下来,故出书大概是个好办法。将青城太极之迷药恣意宣露,使故意习练者按图索骥,也是有利人我之举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root.co/wu-shu-xie-zi-bai-wei-de-jian-dan-xian-rong.html
网友评论